什么才是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
1、前言
產品經理,這個詞大家已經不再陌生。從1927年美國P&G公司出現第一名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以來,發展至今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但企業真正設立“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些年才逐漸流行起來。各種關于產品經理的書,層出不窮。以產品經理為主題的各種網站,培訓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更是提出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以前的業務分析、需求分析可以叫“產品經理”,運營,也可以叫“產品經理”,會畫幾個原型,也可以叫”產品經理“。幾乎什么崗位,什么工作,都可以和”產品經理“沾上邊,也使得大家對于”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似乎覺得進入門檻很低。
2、現狀與問題
人人都可以是產品經理。如果不嚴謹的說,你在家自己炒個西紅柿炒雞蛋,也可以說你是“產品經理”,自己做一杯手磨的“卡布奇諾”,也可以說你是“產品經理”,你自己寫一篇原創文章,也可以說是“產品經理”。但是和現實中的產品經理區別在哪呢?以西紅柿炒雞蛋為例,這道菜就是你的“產品”,可能做出來連你自己都不想吃,而專業美食的“產品經理”的一盤菜,可能會賣上千元,這里所謂的“產品經理”,就是星級廚師。而專業寫文章,自媒體運營的不錯的“產品經理”,可能一篇文章收入的廣告費就有數百萬元。大家是否看到了所謂此“產品經理”和彼“產品經理”的差別?
不得不說,現在所謂的“產品經理”,魚龍混雜。是一個人就敢稱自己是“產品經理”。在“產品經理”的光環下,迷失了方向,不能很好的認清自己,也對自己不能有清晰的定位,每天雖然是在工作,其實就是寫寫PPT,每天發送一些千篇一律其實連機器都可以自動生成的所謂的數據報告,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像個沒有思想的機器,這是“產品經理”嗎?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是“產品經理”啊。你看我幾乎每周或是每天都在發產品數據報告,這不是產品經理所要做的事情嗎?似乎很對。但這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嗎?假如這個崗位沒有你,這個工作別人來做,可不可以?或者幾乎千篇一律有著固定格式的所謂的“產品報告”,可不可以由機器來完成?
在現實工作中,大家也會有這種感覺,以前一些需求分析師的職位,也就是之前常說的BA(Business Analyst),現在也稱為“產品經理”。一些偏商務的崗位,售前支持的崗位,也稱為“產品經理”。一些偏后臺運營的,客戶維護的崗位,也稱為“產品經理”。這些職位稱“產品經理”本身也無可厚非。就如同基金公司負責投資的基金經理、投資經理一樣,如果他負責一個基金的產品或是一個投資項目,也可以稱為是“產品經理”。不僅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而且任何崗位也可以稱為是“產品經理崗”。說了這么多,那究竟什么才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呢?接下來,我們會從實際工作中的場景、案例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更好地發現和定義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
3、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分析
我們先看一下業界對產品的定義。市場營銷學中,給出的產品定義是:“向市場提供的,引起注意、獲取、使用或者消費,以滿足欲望或需要的任何東西?!?br />
3.1 專業性
先回到我們文章中最開始所描述的,我們在家做西紅柿炒雞蛋的案例。我們餓,就需要吃,然后我們為自己炒了一盤西紅柿炒雞蛋。在食材上,我們使用的西紅柿(官方術語:番茄),使用“白蘭地酒”品種的西紅柿,還是“Stupice”品種的西紅柿;我們使用的雞蛋,是用土雞蛋,還是洋雞蛋,甚至是使用鵝蛋;我們使用的食用油,是用葵花籽油,還是用菜子油,還是用橄欖油;在做法上,是先炒西紅柿,還是先炒蛋,還是西紅柿和蛋一起炒。用什么樣的鍋?用什么樣的鍋鏟?炒多長時間?在做西紅柿炒雞蛋的時候,要不要放音樂?放什么樣的音樂?這都是我們這個所謂的“產品經理”所考慮的。這個西紅柿炒雞蛋炒出來了,目標客戶是誰?可能是你自己,也可能是你的戀人,或是家人、朋友。而星級大廚,推出的菜品,他也可以稱作是“產品經理”。很顯然,星級廚師推出的菜品,食材更加多樣化,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所推出菜這道“產品”的工藝和流程更加復雜。從這個簡單的案例上看,大家覺得這兩種“產品經理”有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就是都創造了價值,這個價值不一定是金錢上的價值。不同點呢?當然是星級大廚在做菜上更加專業了,那就是專業程度的不同。就如同之前有個1萬小時定律,說是任何一項工作堅持1萬小時,都能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其實也不是,很多人每天在做飯,早就超過1萬小時,但為什么還是很多人沒有成為星級大廚?本文認為,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專業性。
3.2 產品實現
接下來我們以工作中的一個案例繼續分析。假設你所工作的一家對沖基金公司,準備做一套自動化的基金對沖產品,以便于所管理的對沖基金可以迅速對金融市場上各資產的波動作出反應,快速調整對沖策略,從而增加收益。而對沖基金,所涉及金融資產的組合投資和資產類型眾多,模型復雜。而你就是這套產品的產品經理。假如你的領導交給了你這項任務,你準備怎么實現?對于產品經理而言,一般要考慮三大文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商業需求文檔)、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場需求文檔)和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文檔)。我們知道,BRD一般是產品生命周期中最早的文檔。BRD主要是來確定準備實施的產品的要達到的商業目標或具備的價值,是企業高層作為決策評估的重要依據。MRD則更多的的是對產品所在市場(Market)、客戶(Client)、購買者(Buyer)和用戶(User)以及市場需求進行定義。相當于產品的宏觀設計。相當于要搞明白,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類似于這種簡單而又有內涵的哲學問題。如果說BRD是給領導決定做和不做問題,而MRD主要給領導一個大致的產品印象,看看我們將要研發的產品準備做成啥樣,如果這個時候,領導有修改意見,我們還可以評估修改。PRD是我們最常見的一個文檔了,是我們準備研發的產品由“概念化”到“圖紙化”的一個最主要文檔。產品實施的范圍是什么?主要需要實現哪些功能?參數是什么?邏輯流程界面是什么?而寫這三個文檔,需要哪些知識呢?BRD你要研究市場,熟悉財務模型。MRD你要熟悉你的業務,熟悉你的客戶。PRD你要有將產品細化的能力。而產品上線后,還要進行產品市場推廣、運營與客戶關系管理,確保產品持續迭代與完善。而本文中的案例,由于是自己公司內部的產品。假如你是這款產品的產品經理,是不是還要具備金融工程的相關技能?并且熟悉對沖基金業務。但對于各種策略的設計,也需要專業的團隊進行支持,需要有協調的能力。確保產品如期交付,還需要有項目管理的能力。而PRD的設計僅僅是不夠的,如果涉及專業的計算機系統知識,把PRD里的產品細節,再細化成計算機的文檔,以便于開發人員根據需求進一步進行系統設計。
這個案例說了這么多,大家覺得,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啥?如果對技能加權重的話,財務管理、市場分析、金融工程、對沖基金業務知識、政策與合規、風險控制、策略模型、計算機系統知識、項目管理、產品運營、客戶關系管理,大家會給這些技能分別加多大的權重?其實多少權重不重要,因為不同行業肯定權重是不同的。比如你在一家廣告公司,肯定市場權重就高,如果你是一家IT公司,肯定計算機系統知識的權重就高。像科大訊飛、四維圖新這樣的科技公司,整個公司圍繞一個核心的產品進行經營,從核心產品再衍生出若干周邊產品。這里真正的產品經理,一般都是這個行業的權威專家,而由于產品過于龐大,又會分成弄干個子產品的產品經理。再舉個直觀的例子,大家都熟悉小米的產品,那小米真正的產品經理是誰呢?其實就是創始人雷軍。結合上述案例,大家覺得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啥?本文認為,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將產品實現的能力,也就是將產品從0到1的能力。
3.3 價值創造
繼續看一個實際工作中的案例。這次的案例更加細節一些,上升到實際操作層面。假如你是一位負責的某個投資類型的產品是消費品領域,準備對澳大利亞的消費品領域進行投資,假設準備投資的消費品領域的收益同澳大利亞本國的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正相關。同時我們有近三年的一組CPI數據,如下圖所示。

作為產品經理的你,看到這組數據會怎么做呢?這個歷史數據的價值是什么?是不是我們想通過這些歷史數據看一下未來大致的方向?而這些數字看起來是不是太枯燥了?能不能更加形象直觀一點?于是我們就想把這些單調的數據變成直觀的圖形進行顯示。數據變圖,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常見的Excel就可以。如果數據量特別龐大,還可以用專業的數據分析工具,如SAS、SPSS、Python等。當然也可以使用BI工具,如Tableau、Qlikview、FineBI等。我們本文使用R語言進行分析。使用R語言主要原因是R功能非常強大,幾乎滿足了日常商業分析的所有需求,而且是正版免費。我們把數據錄入后,生成的數據圖,如下圖所示。

是不是相對比看數據更加直觀?但直觀并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分析趨勢,看是否有必要在澳大利亞進行消費領域投資。因此我們需要預測一下澳大利亞今年,也就是2019年的CPI。而預測澳大利亞2019年的CPI,我們就需要對歷史數據做一個線性回歸模型。既然要預測,預測的結果就是輸出,那肯定也需要有輸入,而輸入就是Year和Quarter。
我們知道線性回歸模型的形式一般為:

其中,公式中的這些x,就是預測變量,y則為響應變量。
我們使用R語言中的lm函數對數據做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經過產品經理的處理,是不是變成了一道“好菜”?是不是對所負責的投資產品的方向有了相對明確的方向?如果你要給領導做決策,你是直接把這些枯燥的數據交給領導看,還是把數據再加工一下給領導更好呢?通過這個實際工作中的小細節,大家對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有什么看法?是做數據分析的能力嗎?不僅僅如此。這僅僅是一個表象而已,因為即便是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分析的再好,有專業的數據分析師分析的好嗎?不一定吧。要不然,要數據分析崗做什么。所以我們對數據進行分析的最終目的什么?其實我們進行數據分析只是一個過程,最終是要發現商機,把握和擴大市場。本文認為,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市場價值創造的能力。
4、總結
我們先對目前產品經理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講述,通過結合三個基本的案例進行分析后,我們感受到,真正的產品經理需要在某一領域有一定的建樹,不僅有知識的廣度,還要有知識的深度。如果你對知識、對業務僅是一知半解,肯定無法設計出卓越的產品。而真正合格優秀的產品,需要有一定的準入資格,要么你通過學歷或是具有含金量的資格證書,來證明你所從事領域的專業性,要么通過工作經驗來證明。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反駁,說是只看重能力就可以了,學歷和其他的什么資格證書根本不重要。這句話沒有錯,但能力如何可以直觀量化呢?就比如說,你說精通軟件開發,結果連一個簡單的軟件工程師考試都通不過,也說不過去吧?當然,如果能力可以量化,這個沒有問題。你的專業性,可以通過你過去所做的項目和經歷來證明。
而將產品的落地能力,這個也是最難的。創意人人都可以有,但能把創意落地的不多。就如同之前的外賣平臺,在外賣平臺沒有出來前,大家其實發現有這個商機,有的人想想就過去了,有的人付出行動,但即便如此,如今的外賣平臺,也僅剩下僅有幾家獨大,就連要技術有技術、要流量有流量、要資金有資金的百度,做外賣平臺都沒做起來,假如你是外賣平臺產品的產品經理,產品實施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你能將產品落地,并快速占領市場,這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因為這樣的人太稀缺了。產品從0到1,看似簡單,但需要產品經理有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積累,而這些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大量的時間。
把產品做到極致,不斷開拓市場,創造價值,看似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實際卻不是如此。但有時候,覺得這對于有些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像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即便是當年他被趕出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后,自己又新成立了一家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仍然做的風生水起。還有一位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人,就是原紅塔集團的董事長褚時健。他在早年經營一家快倒閉的糖廠時,把糖這種大家日常看起來太普通的產品做的有聲有色。之后到紅塔集團,將紅塔山打造成為中國名牌香煙,并且使玉溪卷煙廠成為亞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大型煙草企業,為國家創造的利稅高達991億??梢哉f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經理了。所以,產品經理的價值創造,分析市場、分析數據,把產品做到極致,都是價值創造的一個個微小的點,每一個點看起來,價值并不明顯,而組合起來卻能釋放出極大的力量。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分為術和道兩種,做事的方法是術,做事的原理和原則是道。如果大家都用弩,我們拼的是誰的弩好,我們所面臨的是競爭性風險。如果我們在用弩,而對方玩起了大炮,那我們面臨的是迭代性風險,再努力也無濟于事。所以產品經理一定要有戰略的眼光。只有方向對了,你的專業性、你的產品落地的能力以及你的創造價值的能力才能體現出來。做到這些,就需要我們熱愛生活、心存感恩并去發現美,然后用自己創造的產品,去改變世界,改變人們的生活,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善良的產品經理運氣肯定不會太差,你覺得呢?